智慧农业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引擎
时间: 2025-04-16 22:09:39 |   作者: 技术专题

  智慧农业凭借对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引入,实现了农业生产环节的精准把控与智能管理。2025年,智慧农业正形成千亿规模新蓝海。在政策利好、市场扩容、技术进步等多元因素影响下,智慧农业行业已成各方瞩目的焦点,隆平高科、牧原股份、托普云农等一批智慧农业优秀企业迎来快速地发展新机遇。

  智慧农业已变成全球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全球都在加快智慧农业布局。在我国,智慧农业由成长初期向全面推广阶段发展,下游应用从政府端向产业端延伸。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智慧农业正在由成长初期的经济发达地区先行先试,到向全国各地全面推广阶段推进。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的主体也正从政府部门、农业示范园区等逐步向农业全产业链普及和推广。中商产业研究院、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等多家机构调查与研究结果为,2024年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均为1000亿元左右,年复合增长率约15%。同时,受益于AI技术在农业各场景的成熟落地,智慧农业在产业端的应用也将越来越普遍,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将更多地使用智慧农业有关技术与产品以提高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等,智慧农业市场增速还在进一步增加。

  2024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全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明确要开展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重点领域应用拓展、示范带动等三大行动,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目前,智慧农业的应用领域已覆盖农业种植、农业养殖、农业灾害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物流、农业金融、农业监管和服务等多个领域,加速向农业全产业链进一步扩展,成为农业科学技术变革的新引擎。

  在农业种植领域,智慧农业借助土壤传感器、气象站等设备很广泛收集数据,随后运用相应的AI模型展开数据分析,以此辅助农事决策,达成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等精准化农事操作。这不仅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还能显著减少资源浪费。例如在浙江桐乡石门湾万亩方未来农场,由卫星遥感、无人机、高精度物联网传感器组成的“天空地一体化”农田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田间地情、肥情、环情、墒情,并结合土壤墒情预测、作物长势评估等AI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再通过AI数字人进行智能播报、农事操作使用建议,联动无人机、智能催芽育秧、智能灌溉等装置,实现育秧、耕、种、管、收、烘等全流程高精度自动作业,明显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等。

  在农业养殖领域,AI技术凭借智能识别、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了对畜牧养殖全过程的全面、精准监控与管理。借助智能环控系统、智能耳标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动物的生活环境、健康情况以及运动量等信息,为养殖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养殖决策依据。智能饲料投喂系统可依据动物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来做精准投喂,来提升饲料利用率,提升养殖效益。

  此外,智能农机装备也是AI农业中极具代表性的应用之一。无人驾驶拖拉机、自动播种机等智能化设备得以广泛应用,再加上政府针对农业机械化补贴政策的大力扶持,有力推动了智能农机装备市场的迅猛发展。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智能农机装备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张至约190亿元人民币。

  当前,AI+智慧农业行业市场集中度逐渐提升,竞争格局初步显现。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等相关市场调查与研究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行业内排名前十的企业市场占有率总和已接近50%,随技术的持续迭代进步,如AI算法一直在优化,加之政策的大力扶持,企业将拥有更多空间实现规模扩张,例如通过并购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拓展业务版图,进而提升市场占有率。

  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下,AI+智慧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正驶入高速车道。源源不断的新技术、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驱动智慧农业朝着智能化、精准化、集成化大步迈进。以深度学习算法为例,其对农作物生长数据的智能解析,能够精准预测作物生长趋势与产量;而5G通信技术的应用,让农业设备的远程监控与操控成为现实,极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与准确性。

  AI+智慧农业的产业链也在持续进化,上下游企业合作愈发紧密,协同效应日益凸显。借助智慧农业平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得以无缝衔接,实现农产品全程可追溯与精准营销;智慧农业技术牵手农业金融,为农民提供了更方便快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智能农机装备的普及,让农业生产迈向自动化、智能化,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2025年将成为AI+智慧农业产业的重要节点。技术创新加速、产业链完善协同、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以及政策环境优化等多方力量汇聚,将为行业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不久的将来,AI+智慧农业将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无法替代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成为农业领域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谢语禧)


返回列表